长春非遗展馆:用非遗技艺讲述城市记忆,打造文旅新名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4:55:00
刚刚开放的长春非遗展馆通过现代展陈方式,生动展现了长春非遗的独特魅力和城市文化内涵。
走进非遗展馆序厅,右侧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亲笔题写的“薪火相传,守正创新”,左侧是烙画传承人杨忠志耗时三年创作的《长春记忆》。这幅长达6.2米的烙画作品,以“长春版《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定位,再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春的市井风貌,成为解码东北工业重镇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在古街上,东发合、鼎丰真、榆树钱等长春老字号格外醒目,东发合茶庄在长春已经建立了139年,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发合传承人李铁顺精心挑选了20件跟长春有关系的老物件,带到了非遗馆展出:"老东发合清朝的时候用的钱摆,这个是1920年东发合售卖的时候用的斗,这个是晚清民国的时候开茶店用茶匾,这是梅兰芳大师唱戏润喉的时候都是喝东发合的茶叶,他曾经用过的老壶。我们把东发合这些老物件带到长春历史博物馆,就是让老长春人体验一下、感受一下,我们长春在百年前的商业是非常繁荣和发达的。"




展馆内还还原了东北传统民居场景,火炕、悠车、幔帐、炕柜等老物件,搭配剪纸、草编等非遗技艺,让观众仿佛穿越回旧时光。榆树李氏草编制作的东北草房子、门前悬挂的大蒜辣椒,以及满族剪纸传承人现场展示的窗花技艺,生动展现了东北农村的生活画卷。


展馆不仅静态展示非遗作品,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绳编、面塑、剪纸、微刻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大一学生刘语佳被这些非遗作品深深吸引了:"非遗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看见古筝、陶瓷娃娃,觉得制作工艺很巧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更要学习这种技艺、艺术,传承下去。"



展厅的每一件展品,都是长春200年城市史的结晶。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杜立平认为:"非遗在历史文化名街这个平台上呈现出来,虽然不是那么大,但是它是长春非遗的一个时间的胶囊,它里面有一个乡音和乡愁,从非遗我们可以走进长春市一些历史,一些民俗,一些民间的烟火,长春的非遗也可以为长春市历史文化名街增添文化魅力和价值。"

未来,长春非遗展馆将进一步丰富业态,完善互动体验功能,致力于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文旅新名片,成为长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民俗学家曹保明指出:"一个城市当中,它既有历史街区又有历史建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遗产的背景和空间,那么这种背景和空间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记忆文化,也就是非物质化遗产,所以非物质化遗产就是长春历史的文脉,那么这个文脉会对城市产生一种活态的教育的作用,它是文化传承的基因。"
记者:崔云鹏
编辑:焦中可
责编:陈险峰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
相关文章
- 长春非遗展馆:用非遗技艺讲述城市记忆,打造文旅新名片 2025-07-19
- 荆州:当代雕塑+非遗技艺 打造文化新地标 2025-07-12
- 一帧中国丨公园城市,推窗见“喜”(2025年7月5日) 2025-07-05
- 焕新城市面貌 共筑宜居家园 2025-07-03
- 超6亿元高温补贴 滴滴守护司乘“清凉一夏” 2025-06-24
- 11年!成功逆袭!合肥这群人,不一般!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