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诗词(每一首都有一句千古名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7 10:31:59
-1-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送别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适为琴师董庭兰所作。时值高适漂泊不得志,与董庭兰在睢阳相遇。
诗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篇,勾勒出北国凄清寒冷的冬日景象。落日余晖下,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断雁穿云而过,渲染出萧瑟凄凉的离别氛围。这般景致,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郁结,又体现了其豁达的胸襟。
末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转而劝慰友人。言辞朴实有力,充满信心与激励,鼓舞董庭兰勇往直前。高适以真挚的友情和坚定的信念,将离愁别绪升华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与期许。
此诗以其直抒胸臆yet不失气骨的风格,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铸就了一篇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绝唱。
-2-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在淮上偶遇十年前在梁州结识的故人之际。虽题为"喜会",诗中却流露出悲喜交织的复杂情感。
开篇回忆昔日欢聚,试图从甜蜜往事中寻求慰藉,却反衬出岁月蹉跎之悲。颔联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巧妙概括十载沧桑,意境空灵。"浮云"暗示漂泊无常,"流水"象征时光飞逝,借景抒情,寥寥数字便道尽离别之苦。
颈联先写重逢喜悦,继而笔锋一转,描绘两鬓萧疏,暗示岁月无情。一喜一悲,跌宕有致;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结,"淮上有秋山"道出诗人留恋之由,余韵悠长。
全诗疏密得当,详略适宜。重点描绘久别重逢之景,细腻刻画今日相聚的欢笑与感慨,突出主体,艺术手法高超。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缘于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闻讯,写下此诗寄予故友,以表关切之情。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巧妙融情入景,杨花飘零暗喻王昌龄飘泊之感,子规啼鸣寓意归乡之思。"闻道龙标过五溪"直叙迁谪之事,不着悲痛之语,而哀伤之意自见。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将抽象的愁绪赋予明月,化无情为有情。诗人通过丰富想象,以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友情,将月华拟人化为知心人,携带诗人的思念与慰藉,越千里而至友人身边。
此诗运用形象思维,将强烈情感寄托于客观事物,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手法,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4-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作于李白青年时期离蜀游历之际,具体创作时间说法不一,约在唐玄宗开元十二至十四年间(724-726年)。
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出蜀、渡过荆门后所见的壮阔景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连绵山岭、辽阔平原、奔腾长江与远方荒原四种景象。"随"字生动展现山势变化,"入"字传递江水冲击之力,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图卷。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描绘近景,月影如天镜,云彩似海楼,意境优美。末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借水拟人,表达诗人离乡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首尾呼应,意境高远,风格雄健。短短数句勾勒出长江中游数万里山水,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概括力,堪比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卷山水画。
-5-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为送别友人杜晃赴东吴而作此诗。诗以"荆吴相接水为乡"开篇,既点明地理,又暗含宽慰之意,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君去春江正淼茫"承上启下,"淼茫"二字既写景又抒情,展现诗人复杂心绪。
"日暮征帆何处泊"转入深情发问,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的对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将离愁别恨推向高潮,情感如春江般汹涌澎湃。
全诗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诗人巧妙地将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象,既不露痕迹又情真意切。从宽慰到惆怅,再到深切关怀,最后以浓烈离愁作结,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友谊,也体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章
- 陕西省有几个市都分别是哪里(陕西10个城市) 2024-11-25
- 鲜海蜇怎么处理才能吃(探秘泡海蜇的美味世界) 2024-11-25
- 南越国简介(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2024-11-25
- 茏组词四字成语(晋朝成语-池鱼笼鸟) 2024-11-25
- 化妆师要学多久才出师(做化妆师要学哪些专业) 2024-11-25
- 高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结构(每日一字:“高”)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