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离开洛阳,作《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4 13:16:49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人很多,自然多是伤情不舍的,但能在写离别的同时表达出人生体验的,就不得不提及欧阳修了。且欧阳修的词,虽说是婉约一派,但又总是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意境扩大,颇有深意。王国维评欧阳修词:"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这种豪放之中带着沉着之致的词,《玉楼春》当属第一。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践行的酒席之前,拟把归期说定,想要说话,佳人如春风般妩媚的姣容却已满是泪水,低泣哀咽。人生自是有许多情痴,这离愁别恨以清风明月自是无关的。饯别时不要再翻唱新的一阙送别曲,毕竟这样的一首曲子总能教人肝肠寸断。此时或许只要看尽满城牡丹花,一起在春风明媚的时光里携手同游,可能就会少些伤感,也更加容易同你分别了吧!

饯别酒席之前,离开的人就已定好了归期,想要和佳人说说归期,谁料她仿若知晓了一般,在话没开始说之前就留下了不舍的泪水,却又不是大声呜咽,但美人的小声抽泣反而更让人感到怜惜,连带着话也说不下去了,欲语泪先流,恐怕就是这份光景了吧。想来都是痴情之人,这世上此般人物定然是不少的,而因为"有情痴",故而那些本与人之情感没什么关联的自然之物,都变成了人们寄予的对象,此恨本不关楼上清风、天上明月,只是世间有真情,故而万物皆有情。

樽前本令人愉快的场合,加之有"春容"样的美丽女子,本该是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然而"拟把归期说",加之"欲语"的状态,却变成了"惨咽"的情形,两相转换对比之下可见人世之无常,主人公之悲痛。深情难解,于是眼前所见之景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风花雪月这样浪漫的东西,也会成为人们伤情之对象。你的心情如何,看到的景象就如何,心情好时眼前都是美景,心情差时再美的风景也只是朦胧一片。

下阙里,首句又回到了上阙开头的饯别酒宴上,听女子唱着离别曲,真的是无比哀伤啊。刘禹锡诗中曾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但欧阳修此词与其不同,他说"离歌且莫翻新阕",既然是离别,就别翻新阕了吧,本就伤感,再听下去,真的是"一曲能教肠寸结"了啊。而这种悲伤什么时候才能断绝呢?大概是看尽洛阳花的时候吧,那时和春风告别也会更为容易了,伤春的情绪也会减淡很多。

孟郊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的是中举之后春风得意的好心情,在《玉楼春》里,"直须看尽洛阳花"就带了那么份玩赏的韵味,与这首词的伤别离的感情似乎有那么些不同。不过终究是要别离,故而哪怕意境扩大,依旧隐含了别离的沉重感,这也就是王国维那句"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的意思了。

眼前本是普通的别离,但在词人手中,就将个人的情感扩大至整个人生。古人吟风赏月,本就是常事,这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又懂得什么呢?但因为人有情,所见之景皆是情,因为不舍离别,故而也不舍春风,明明是无形无情之物,在文人们的眼中,这世间万物也都与自己的心情与感情有关了。不过景色也往往是最能抒发情感之物,故而人之情感,因为有了世间万物而有了寄托。乐景哀情、哀景伤情,诸如此类,总是让读诗的人也被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去,感受到诗词中的喜怒哀乐!

人生在世,聚散离合是寻常,即使不舍,也离不开分离,没有人能够战胜离别,但却可以让分离更为容易一些,看尽世间美景,冲淡分别的伤感,或许就可以淡然的面对人生的种种别离了吧,完成了心愿,饱尝爱恋的欢愉,人生就没了遗憾。当遗憾没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与过去说再见了,哪怕依旧有悲伤,也可以笑着说再见。那年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满,作《玉楼春》,道离情,纵然悲伤,但前途总是无限美好的,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