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居民共治” 春满家园: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7:25:00

在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晨兴社区春满家园小区,曾经停车难、环境差、邻里矛盾频发、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困扰着居民多年。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与居民自治的双重驱动下,小区治理悄然发生蜕变。从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到自治团队的专业化转型,从民生难题的创新化解到志愿服务的温暖传递,春满家园以“我的小区我治理”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居民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捕捉“自治火种”
小区自治破困局
早在数年前,杨俊梅、胡怀生便是小区知名的热心居民志愿者,两人连续多年义务维护楼道卫生、风雨无阻为居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小区环境清理、居民家的“大事小情”都不能缺少他们,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热心人”。晨兴社区党委精准捕捉这一“自治火种”,通过对二人提供引导以及培训,逐步将两人培育成社区治理带头人。

原小区为保障型物业,小区内停车乱、环境差、设施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居民反应强烈。社区党委从居民需求出发,创新工作思路,把志愿服务转化为治理效能,这对金牌搭档完成从“热心志愿者”到“专业物业人”的跨越,2024年1月1日,正式注册“春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他们通过科学规划新增标准化停车位,自行购置智能车闸系统,有效遏制外来车辆占位乱象,实现小区停车秩序井然有序,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物业费的交费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90%以上,达到了以居民满意度为落脚点的工作目标,形成了“我的小区我治理”的良好氛围。

针对困扰居民多年的供水需要二次加压产生额外电费的难题,物业团队创新实施“停车费反哺民生”机制,将停车管理收益专项用于补贴水泵二次加压产生的电费,由原来居民“自掏腰包交电费”变成“不掏腰包便用水”,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服务承诺。由于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化粪池较小,污水反流现象严重,物业团队每周一次于凌晨2点清理化粪池,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邻里守望护家园
志愿服务暖人心
今年3月,在晨兴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春满家园邻里守望队”正式成立。这支由6名党员群众组成的红色志愿服务队,创新建立了“日常巡查+专项攻坚”工作机制,成为小区治理的温暖力量。队员们化身“安全卫士员”,开展了12次飞线充电专项整治,成功消除了23处安全隐患,在春节禁燃禁放巡查和清明节文明祭祀值守中坚守岗位。

作为“邻里调解员”,他们调解了扰民、房屋漏水等4起邻里矛盾纠纷,让和谐氛围重回小区。对于小区内的残疾人、低保户及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化身“贴心管家”,主动上门帮忙解决生活难题,一楼的赵大爷行动不便,家人外出打工,队员们便轮流帮忙处理白天的家务琐事,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他们还担任“环境美容师”,联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留学生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清理楼道杂物30余处、清除楼道招贴230张。他们还是小区的“维修工程师”,年初以来,义务疏通下水管道、修理居民门窗、修理损坏电器等15次,为居民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志愿服务队不仅改善了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升了邻里温度,更温暖了居民的心。
如今,这个曾经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蜕变为环境整洁、邻里和睦的真正的“春满家园”。杨俊梅、胡怀生带领的自治团队始终践行“居民事居民议,小区事大家管”的治理理念诠释着基层自治的生动实践。
未来,晨兴社区党委将继续深化小区“党建+自治”管理模式,持续进行常态化清理楼道杂物,规范园区内电动车停放,清理园区环境卫生等整治活动,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春满家园”新画卷。
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莉
编辑:赫明
校对:周大勇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
- 9厘米,25克,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来了! 2025-04-20
- “党建引领+居民共治” 春满家园: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2025-04-20
- 黄浦江畔的这个上海小区,为何被三条市政道路困扰 2025-04-18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优化消费环境试点工作 2025-04-17
- 3连板红宝丽:近期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025-04-17
- 智能回收+以物换物 这两个社区创新模式助推垃圾分类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