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喜事》亮相珠影电影沙龙,导演高志森:“无厘头喜剧背后有厘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2:05:00
4月19日,珠影电影沙龙第三期在广东4K电影创作中心混录棚举行,由香港资深电影导演高志森执导的《家有喜事》与影迷们见面。
该片于1992年在香港上映,票房火爆,位列当年度十大卖座影片第二名,其极度无厘头的喜剧风格将港产片“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时隔33年,影片依然魅力不减。当天的放映中,观众席笑声不断,张国荣、周星驰、张曼玉等巨星风采更是令影迷们如痴如醉。20位参与南方+活动获得观影名额的幸运读者一同参与了活动>>重温《家有喜事》,与导演高志森共话港片黄金时代

影片放映结束后,导演高志森与影迷分享了《家有喜事》的幕后往事。这位曾参与过近百部影片创作的香港著名导演大方分享了无厘头喜剧的创作原理,更坦率剖析了当下港产片难再出经典喜剧片的根由。高志森尤其表达了其对“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概念的认同,认为这是助港产片走出创作窠臼的良方。
自2024年12月,珠影电影沙龙第一期带来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珠影电影沙龙便以“关注创作,传承经典”在业界逐渐知名,成为广东电影业界和影迷心目中好电影的最佳分享地之一。
“无厘头”背后其实“有厘头”
“《家有喜事》这部电影,其实源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讲述一个家庭中三兄弟的爱情故事。但是,我不想再用普通的手法去拍。”高志森透露,当时他受到一部西方电影的启发,决定将所有笑料推到极致。

高志森。
当时的香港电影业界很少这么拍喜剧。尤其是投资人黄百鸣,特别担心观众不接受如此癫狂的风格。但对“无厘头”,高志森却有自己的解释:“所谓‘无厘头’背后,其实有一套相当‘有厘头’的心理逻辑。”
由此,周星驰的“劈腿”真相彻底曝光。高志森说:“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不合情理的。但别忘了,在这个镜头之前,我用了差不多五分钟时间去营造周星驰周旋在张曼玉和李丽珍之间,企图让两人不知道对方存在的情节。观众在那段时间里早已代入周星驰的角色,为他紧张,为他揪心。而当观众的心理逻辑已经建立之后,你后面怎么癫狂他们都会接受。”

他以片中一个近乎“科幻片”的桥段为例——周星驰抱着李丽珍从二楼跌落,为了不让张曼玉看到李丽珍,周星驰在自己快要落地时将李丽珍奋力甩回二楼,不料李丽珍却还是一路顺着楼梯滚落到了周星驰和张曼玉面前。
事实上,《家有喜事》中类似突破物理学原理的桥段还有很多,譬如周星驰被一个鹌鹑蛋打穿了脑袋,张曼玉与周星驰亲吻时的姿势是一人飞在空中的“巴黎铁塔反转再反转”。但观众不但不介意,还都笑得很开心。
高志森分享道:“为什么你一边觉得无厘头,一边笑得很大声?因为你入戏了,你已经进入了角色的心理逻辑。否则,你只会大骂一声‘无厘头’,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全员巨星,“人人都肯陪我癫”
《家有喜事》片中的三兄弟分别由黄百鸣、张国荣和周星驰扮演,配偶演员则分别是吴君如、毛舜筠和张曼玉,可谓巨星云集。

高志森坦承,影片的精彩呈现,少不了这些优秀演员的精彩表现:“如今回头看,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正当红,个个都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而且本人的表演也都处于最佳状态。难得的是,他们都能放下巨星的身段,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譬如张曼玉,刚拿下金马奖,就肯来陪我‘癫’。”
高志森透露,全剧组最正经的演员正是制片人兼老大的扮演者黄百鸣。但每当他提出“会不会太癫”的疑问,张国荣都会成功地稳住他。

“张国荣一会叫外卖,一会喊奶茶,懂得用缓兵之计把黄百鸣支走。”高志森感慨,在这个“人人都太红”的剧组,张国荣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有一场卡拉OK戏,我们要从半夜12点拍到次日8点,但真正开拍的时候已经凌晨3点了。张曼玉第二天还有工作,她提出6点就要走,所以时间真的很紧张。但周星驰那天很兴奋,玩得很开心,拍摄不断NG,最后张曼玉发火了。最后还是‘哥哥’大吼一声,让所有人冷静下来,帮我顺利赶完了那场戏。说起来,我真的很感激他。”
但身为全场最有“威慑力”的巨星,张国荣私底下却是个亲切的人。高志森回忆:“每次放饭,他都是跟剧组的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吃盒饭,边吃边聊。”
张国荣的表演就像“洒香水”
这天的观影现场,来了不少“哥哥”的粉丝。应众人的要求,高志森特地多回忆了几件关于他的往事。
他说,“哥哥”常常在拍摄中给他惊喜。譬如影片开场有段戏,目的是交代张国荣所扮二哥的性格特征。当时安排的戏份是,张国荣在离开厨房前,不忘把厨房挂着的毛巾掖平整。拍完后,高志森刚准备转下一场,张国荣突然提出:“导演,你还有没有时间?有的话,我再给你拍一条,你回头挑着用。”

第二条拍摄时,张国荣在掖完毛巾后,开心地拍了一下手。这一记神来之笔让他扮演的二哥角色的个性呼之欲出。高志森感慨:“好的演员总能让你收获惊喜。他们的表演就像在片场给观众洒香水一样,我作为导演也能沐浴到一些余香。”
“我和张国荣合作最多,有时我做导演,有时我做编剧。他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入戏。很多人可以做到前一秒卿卿我我,下一秒我不理你你不理我。但张国荣不一样,他戏里戏外好几个月都会沉浸在一个角色中。”高志森透露,《家有喜事》开拍前,两人见面,他发现张国荣非常忧郁。一问才知道,他之前刚拍完《霸王别姬》,还沉浸在角色的状态里出不来。

高志森说:“就是因为这样,张国荣从来不会同时接两部戏。我做导演40年,拍了40部电影,他是唯一一个能把角色带入生活的人。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周星驰其实一点都不“难搞”
在很多香港电影人的口中,周星驰或许是一个“难搞”的演员。但高志森却说:“我和周星驰在合作《家有喜事》的过程中,整个过程中没有产生过任何矛盾。”
“搞掂”星爷的秘诀到底是什么?高志森笑着跟现场观众分享:“周星驰这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度桥(注:原是戏剧界的行话,后过渡到电影界,指构思桥段、策划情节)。大家只看到我跟他拍了17天,但不知道在那之前,我跟他一对一‘度’剧本‘度’了25天!”他认为,很多人觉得周星驰挑剔,只是因为不了解他。

“我从不觉得他难搞,因为我知道他就是需要那么多时间去准备,而我也乐意和他一起打磨剧本细节。”高志森说,“事实上,到《家有喜事》拍摄的时候,有时其他演员说要不要现场再度桥,周星驰都会拒绝,说‘跟着剧本走就好啦’。”
有意思的是,好演员之间总会默默竞争。譬如毛舜筠拍戏的时候,总会问高志森:“到底我们今天这段戏有趣,还是昨天周星驰那段戏好笑?”高志森总会回答:“各有各好。”
多拍大湾区电影,而不是港产片
当天的交流环节,还有观众向高志森提问当下香港喜剧片的发展问题。
对此,高志森先进行了一番反省:“香港电影人很少总结经验,就是不停拍,拍完了就算,所以喜剧片缺少传承。另外,大家都知道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尤其是1990年至1993年,那段时间香港一年能拍300部电影。但数量上去了,质量就肯定出问题。再加上当时明星片酬开始大幅提高,以《家有喜事》为例,预算1900万港元,明星片酬就接近1700万港元,我作为导演能支配的钱其实非常少。我知道内地曾经有一段时间,明星片酬也偏高。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思考一下,一部电影到底应该花多少钱去写剧本,花多少钱去请演员。”

还有观众就短视频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提问。高志森对比表现了乐观的态度:“去电影院看完电影,和朋友一起分享对电影的看法,跟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短视频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始终觉得,不同的平台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电影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电影的质量,把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但与此同时,他也以香港电影为反例,提醒电影工作者注重对儿童观众的培养,“香港电影最火的时候,唯独不拍儿童片,这就导致我们失去了培养新一代观众的机会。”
相比“港产片”,如今高志森更愿意提倡“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概念。“大湾区处于岭南文化圈,都说广东话,生活上的差异也非常小。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还要执着于所谓‘港产片’呢?”他透露,自己执导的功夫喜剧片《岭南功夫少年》如今正在做后期,“洪金宝当主角,跟《家有喜事》一样以岭南家庭为素材,瞄准整个大湾区市场,相信很快就会同观众见面”。
南方+记者 徐子茗
【作者】 徐子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 《家有喜事》亮相珠影电影沙龙,导演高志森:“无厘头喜剧背后有厘头” 2025-04-20
- 云南省博物馆“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售票开启 2025-04-17
- 《流浪地球3》开机沈腾加盟,专属AI应用WEi助力小破球 2025-04-16
- 重现古画中的“美商天花板”,“宋韵华裳”妆造分享在济图举办 2025-04-14
- 已是全球必选项!中国电影市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2025-04-14
- 资深男演员被发现在家中去世!他的这些角色你一定印象深刻…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