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暖人心 北京市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揭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2:33:00    

中国网讯 4月9日,“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创新发布活动在南苑街道新宫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举行。活动上,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正式揭晓,从百姓眼中,地铁1号线支线开工建设到南中轴文化新地标崛起,从“银发丰餐”美食地图暖心上线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落地,从南森燕景台建成开放到“京彩灯会”“宛平新春嘉年华”成功举办......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在数万次的投票下,再次徐徐展开。

丰台群众选出最关切“十件大事”

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评选活动自春节前夕启动,经过广泛征集推选形成15件“候选大事”,自3月28日起,在“北京丰台”全媒体平台及新媒体矩阵公开投票。截止到4月3日18时,共计5万余人参与投票,最高得票数达3.3万余票。

选出的“十件大事”是:丰台长者美食地图发布 涵盖228个养老助餐点;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丰台科技园校区启用;地铁1号线支线开工建设 利好丰台河西地区发展;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建成开放;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南中轴开建;北京口腔医院新建主院区全面开诊;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项目样板区焕新亮相;成功举办北京园博园“京彩灯会”、宛平新春嘉年华;永定河13公里亲水廊道建成开放;“民生项目池”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这“十件大事”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生态、文化、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既是城市发展的“成绩单”,更是百姓生活的“幸福账”。“我们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聚焦‘可感可知’的民生实事,让百姓成为城市发展的‘阅卷人’。”丰云台(北京)融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静在发布会上表示。

教育、医疗、养老百姓期待深切丰台温暖守护“朝夕美好”

评选中,丰台“长者美食地图”上线、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丰台科技园校区启用、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诊等事件高票入选,印证了群众对身边事的深切期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吃饭”问题成为丰台百姓最关切的话题。随着涵盖228个养老助餐点“丰台长者美食地图”的推出,去年,丰台养老助餐点提供服务达43万多人次。

“一碗热乎饭,暖胃更暖心!”家住右安门街道右外97号院的李正民老人,从“银发丰餐”长者美食地图找到最近的养老助餐点。自此以后,他经常在养老助餐点点一份由营养师制定的“三菜一汤”,套餐价格7元至15元不等,针对老人需求,还提供低盐、低糖饭菜等。“我们老年人吃饭的大难题解决了!”

举办发布活动的南苑街道新宫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设有助餐点。“街道现有常住老年人口约1.8万,占常住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目前街道采用‘6+N’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共有8家养老助餐点,就近解决区域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助餐点老年人吃饭均享有“套餐价”。

“通过精心培育,2025年至目前,丰台养老助餐点已达到272个。”丰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推出‘老老人’定制菜谱套餐,不仅要让老人‘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十件大事”中的“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丰台科技园校区启用”,既是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新起点。丰台区委教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翟洪臣在现场发布时表示,2025年将有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丰台科技园校区、十一中堂学校2所学校实现高中部招生,全区高中校将增至27所。与北大附中合作办学的特色科技中学 2025年将启动新初一招生。新增普惠性托育学位1000个。在丰台河西地区,人大附中园博园校区以及幼儿园实现开工建设,北京十二中河西分校、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河西分校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群众就近“上好学”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诊”备受群众关注。新院区自开诊以来,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双提升,填补了丰台西南部大型三甲口腔专科空白。丰台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牛仓林介绍,近年来,丰台区医疗资源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731医院一期开工建设,完成南苑、太平桥、卢沟桥、看丹街道4个空白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2025年,丰台区还将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提质改建,力推丰台康复医院新老院区病房升级改扩建项目开工,区心理卫生中心新建项目取得立项批复,区疾控中心新址启动改造,持续推进区妇幼保健院规范达标建设,切实改善居民就医环境;织密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再补齐花乡、五里店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白点,再建成眼科、血透、康复3家社区诊疗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打卡文化地标、新建美景成为百姓新时尚丰台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南中轴开工建设,将为城南再添文化新地标;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最美风景”,“上南森、看北京”成了新时尚;永定河13公里亲水廊道建成,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诗与远方”;长辛店老镇更新,让千年古镇在保护中焕发“时代新韵”。这些事件纷纷“入选”,恰是百姓们用选票表达,丰台加速塑强城市功能、不断激发城市活力。

文化地标是百姓关心的城市面孔。南中轴上,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这座首家选址落位南中轴的国家级文化设施,将为城南再添文化新地标。”发布会现场,丰台区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可表示,2025年,以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启动为开端,首都规划展览馆等国家级“文化重器”也相继布局,联动启动南中轴博物馆群一期“三馆一院一序厅”建设,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芭蕾之翼”将实现竣工,全国规模最大的京东超级体验店——京东生活港即将开业。”进一步推进南中轴地区功能重塑、品质改善和动力升级。

“宛平新春嘉年华”、“京彩灯会”等文化活动的举办,让从小在宛平城长大的居民刘旭感慨:“现在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有这么多精彩的活动就在他们身边。”而正在焕新的长辛店老镇将在2025年继续推进北关迎宾式商业片区二期建设,运用特色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融入长辛店工人运动内容,打造“可读建筑、可感历史”的文化场景。

生态环境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59米高的观景台上游人如织。“‘上南森、看北京’不仅是新‘时尚’,更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马家堡街道居民郭秀芝说。而在永定河畔,13.08公里亲水廊道蜿蜒如带,骑行爱好者穿梭其间。“小时候,这里只有光秃秃的河滩,现在的永定河沿岸已经变成了生态公园群,从晓月湖到绿堤郊野公园,处处绿树成荫,成了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土生土长的宛平居民刘旭说。据悉,这条“蓝绿丝带”串联起360余公顷生态空间,2026年底前,丰台区计划沿永定河丰台段沿岸建设绿道 77.5 公里。

住、行变化百姓感受深切丰台焕新升级“品质生活”

在河西地区,地铁1号线支线的轰鸣声正改写20万居民的“出行方程式”:从“零地铁”到“半小时生活圈”,轨道延伸的每一公里都刻着民意的印记。“目前,地铁1号线支线已实现全线进场施工,同时丰台也将围绕各站点特色,统筹布局北京(北宫)低空技术创新园、王佐新质产业园等一批产业节点、文旅节点和生态节点。”许可表示,丰台区前瞻布局王佐龙湖天街、园博合生汇等产业、商业服务功能,推动河西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开发+产业创新培育+城市功能提升”一体化发展,“轨道上的河西”正疾驰而来。

丰台7个城中村改造现场热火朝天,推动1.8万居民步入“优居时代”。“这场项目数、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不仅改的是房子,更是百姓生活的‘里子’。”许可表示,2025年丰台将继续推动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工作,实现花乡中部组团黄土岗安置房、丰台区城中村改造张仪村路西侧安置房等7个区重点城中村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可提供安置房约6500套。此外,还将新谋划时村和右安门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百姓为“民生项目池”机制点赞丰台全力破解“急难愁盼”

此次“民生项目池”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件入选“十件大事”,表明了百姓对此项创新机制的赞赏和肯定。

楼道堆物、停车这些“小事”,恰恰是百姓心头的“大事”。2024年,丰台创新完善民生实事办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针对26个街镇接诉即办工作中的“集中诉求、高频诉求、难点诉求”,形成《丰台区2024年各街镇“民生项目池”清单》,分批次将443个关注度高、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清单,对民生实事进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办理完结率达100%,覆盖住房改善、环境提升、公共安全保障、交通出行优化等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丰台还将持续深化此项机制,记者了解到,2025年第一批97个重点民生项目池项目近期已公布,预计投入资金1.3亿元,涵盖小区配套、道路维修、房屋修缮、环境提升、停车管理等多个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项,百姓的“急难愁盼”正在加速破解。

评选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背后,是丰台区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的体现。“我的丰台我的家,正是每一位丰台人的建言献策、监督支持、切身参与,才让我们的工作更接地气、更贴民心。”郭静表示,“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行动!”丰台区将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更多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民意”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