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推行“1234”家门口就业服务新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1:18:00    

山阳县人社局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创新打造“1234”家门口就业服务新模式(即搭建“一个平台”,强化“两端协同”,实现“三级联动”,深化“四位一体”),有效满足各类群体家门口就业需求,走出了一条就业服务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新路径,为打赢“稳就业促增收硬仗”贡献力量。

搭建“一个平台”,就业服务更便捷。依托全省“秦云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开发区域性掌上平台——“秦云就业·山阳掌上大厅”,将“人找岗”和“岗找人”相结合,通过对群众居住地、就业需求、学历专业等关键信息进行算法分析,为群众提供岗位查询、岗位推送、线上招聘、简历投递等多项服务,为群众提供全面、可靠的“家门口就业”掌上服务平台,实现100多项人社服务事项的掌上办理。同时,家门口就业服务平台将企业信息归集形成“家门口就业地图”,直观展示招聘企业分布,做到招聘企业有名称、有地址、可定位,实现了就业服务精准定位、实时检索,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查找、直观查看的需求,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家门口附近招聘企业分布、招聘岗位信息等情况,为群众实现事业家庭两不误的需求提供有力帮助。目前,已实现了全县18个镇街50余家企业的地图展示,每月为辖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500个以上。202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人。

强化“两项协同”,岗位释放更充足。强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通过线上招聘平台,定期开展“直播带岗”网络招聘活动,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方便群众线上寻找家门口招聘岗位,促进企业与群众的快速联系。线下举办“家门口”现场招聘会,定期组织人力资源公司、企业深入镇村开展招聘,为群众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实现岗位精准对接。自家门口就业服务开展以来,组织开展家门口专场招聘活动82场,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强化公共服务与市场化协同配合。推进人力资源招聘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家门口就业岗位”的征集发布力度,做好发布信息的审核把关,为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家门口就业岗位。同时,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势,组织开展“1311”就业服务(即提供1次就业指导,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提供1次就业培训,开展1次就业见习),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增强群众就业信心,促进未就业人员成功实现就业。目前,已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1.1万人次。

实现“三级联动”,就业服务更有力。一是健全三级网络,夯实就业服务根基。坚持体系化推进,构建纵向到底的就业服务网络,在全县244个行政村(社区)及18个500人以上大中型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站,选优配强262名村级就业服务信息员,形成“县级就业服务中心+镇街服务站+村社服务点”三级联动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服务力量下沉、服务端口前移,将岗位推介、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事项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二是织密服务网格,延伸服务触角半径。按照“15分钟服务圈”标准优化空间布局,在丰东社区、人社局便民大厅、高新区服务大厅建成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配备自助服务终端和专职工作人员,日均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加快推进县级零工市场和剩余17个镇街“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建设,力争10月底前实现标准化驿站镇街全覆盖。三是多元服务供给,打造品质就业服务。打造“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专场、天天有服务”的品牌活动体系,创新实施“三精准”工作法(即精准摸排建立劳动力信息库,精准对接搭建岗位供给池,精准匹配开展就业服务),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2场次,抖音直播带岗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发布岗位信息1300余条,用工需求1.5万余个,为商洛比亚迪招工326人,为县内重点企业招工186人,输送季节性务工人员415人。

构建“四位一体”,就业服务更全面。在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县人社局进一步整合人社服务事项,依托“秦云就业·山阳掌上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劳动维权四个板块的“四位一体”人社公共服务,通过服务事项更新,服务流程优化,实现各项人社服务的集成式办理。群众可通过手机实现就失业登记、创业贷款申请、社保办理、劳动维权投诉等各项业务快速申请,享受更加便捷服务办理,进一步感受人社服务温度。自“秦云就业·山阳掌上服务大厅”上线运行以来,已为群众提供各项人社服务8149人次。

(李俊)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