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莫让风筝线变成伤人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7:55:00    

春日的天空被风筝点缀得五彩斑斓,地面上的危险却也随之而来——看似纤细轻盈的风筝线,竟成为“隐形的利刃”。近期多起风筝线伤人事件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风筝线材质主要为尼龙、聚酯纤维、腈纶、芳纶等,结实耐磨,不易拉断。细线直径一般为0.2—0.5毫米,粗线直径也只有1—3毫米。由于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细小的风筝线威力不容小觑。

据多地消防部门实验,骑行电动车以正常速度行驶,手握的黄瓜、胡萝卜、香蕉,可以被风筝线切断,鸡胸肉也被切出了几厘米深的切痕。在拉力测试中,常见的尼龙风筝线、芳纶风筝线分别在承重约18千克、25千克时被拉断,可见其非常结实。现有风筝线多数为白色、灰色,在户外不易察觉,受害者往往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迎面割伤,防不胜防。

面对这样的潜在风险,我们应加强自觉、提高警惕。放风筝时,建议使用颜色鲜艳且较粗的专业风筝线,或在线上作出醒目标记。应选择晴朗、风向稳定的天气,严格遵守禁放区域规定,选择空旷人少的场所。注意观察周围人群的动向,适时提醒。同时也要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好手套等护具。若看到附近有人在放风筝,注意绕行或缓行。行人应停止奔跑,骑行者应减速慢行或下车推行,一旦发现身体快要接触到风筝线,要迅速向反方向躲开。

预防风筝线伤人,也需要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规划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将风筝线醒目标识、抗拉强度等形成安全标准;在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处、架空电力线路周围严格划定风筝禁放区域;在社区、学校、公园等地做好宣传教育和案例警示;在高峰期增加巡查频率,提升违规处罚力度。构建材质、空间、行为三重保障,通过巡查监督、各方联动与公众自觉,从源头排除放风筝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让风筝线变成伤人线。

当我们拉紧风筝线、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时,也要紧绷“安全线”,让天空留住美丽,也让地面充满平安。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