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消费遭遇“反向抹零”,据理力争拿回8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2:59:00    

单价3块8的肉饼,因迟迟不上菜,市民周先生要求退掉。然而商家接下来的操作让周先生傻了眼:明明该退3.8元,商家只退了他3元,理由是“没有零钱”。在周先生的据理力争下,商家凑出了4元纸币,并向周先生致歉。4月14日,周先生向记者讲述了遭遇这场“反向抹零”的经历。

4月12日,周先生带着孩子到某商圈玩耍。到了午饭时间,周先生看到商场内有一家新开的广式餐馆,便想进去尝尝鲜。他点了两份煲仔饭,还有一个肉饼,订单于当日12时20分下单。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个小时,煲仔饭上齐了,肉饼迟迟没有端上桌。周先生左等右等不见,决定去收银台问问。一问才知道肉饼已售罄,商家却没有告知他。周先生提出退款,商家却建议他换成两个煎蛋。周先生不愿意,第二次要求退款,商家表示“没有零钱”,所以只能退他3元。

“我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吃到这个菜,为什么还要让消费者多出8毛钱?”周先生认为不合理,有些生气地质问。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店员凑出了4块钱纸币,退给了周先生。

“8毛钱不多,但店家这么做实在不合理,我的时间也是成本,况且我也没有消费这个菜。”周先生说,考虑到商家刚开张可能没有经验,也按要求退了款,他便没有再追究此事。

“反向抹零”合理吗?遇到商家“反向抹零”消费者该如何做?记者就此咨询了市消费者协会的杨秘书长。杨秘书长表示,“抹零”的本意是减少现金找零的麻烦,是一种让利于民的举动。但有的商家在收款时“四舍五入”“反向抹零”,实际上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也就是说,区区几毛钱甚至是几分钱,也会构成违法行为。

“也许有的消费者不在意这几毛钱,但遇到了认真维权的消费者,商家的‘反向抹零’行为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杨秘书长表示。他提醒消费者,如果遭遇商家“反向抹零”,要注意收集保存证据,包括支付凭证和小票,证明自己支付的金额与点单价格存在差价,与此同时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维权。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