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兄妹一张老照片牵出六十年前中、高考往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21:00    

跨越一甲子 再拍“同款”合影

六兄妹一张老照片牵出六十年前中、高考往事

  兄弟姐妹六人1965年中、高考后拍摄合影。

  兄弟姐妹六人近期拍摄的“同款”合影

  “欢送大、二姐上大学、中技 65.8.24”——这是合肥市民戴煌家一张老照片顶部的一行字。

  1965年夏末,随着高、中考放榜带来的喜讯,这个家庭迎来那年中最高兴的日子。

  岁月如梭,在2025年中、高考季即将来临之际,戴氏六兄妹跨越一个甲子光阴,循着旧照的站位,再次拍摄了张“同款”合影。

  “双喜临门” 大姐成大院首位女大学生

  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岁月的流转中,戴煌所能留存的往昔纪念,唯有家中那些泛黄且发脆的老照片。

  最近,戴煌在悉心整理一沓旧照片时,不经意间,一张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中、高考结束后的兄弟姐妹合影跃入眼帘。照片上的场景仿若昨日,可细思之下,才惊觉那竟是60年前的事了。

  1965年8月24日,在安庆路大丰照像馆内,镜头定格下了戴煌兄弟姐妹六人难得的首次合影。彼时,刚踏入少先队行列的戴煌,正处在懵懂又充满朝气的年纪。那一年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可谓双喜临门,一位姐姐成功考入大学,另一位则被中专录取,“这对当时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戴煌感叹。

  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自儿时起,除学校布置的作业外,父母便督促六个孩子熟背《三字经》《今古贤文》等典籍。

  记忆中,父亲规定家中孩子五岁便要开启求学之路。如此一来,大姐便比同龄人提早一步上学堂,而后更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成功考取上海第二医学院。记得备考那段日子,整个家都围绕着大姐转,父亲严禁孩子们大声喧哗,全家齐心协力为她营造静谧的学习环境。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大姐成为居住大院里的首位女大学生。

  同一年,二姐也顺利被安徽省物资学校录取。在两位姐姐踏上求学征程前,全家齐聚安庆路大丰照像馆,拍下了这张意义非凡的照片。照片里,最小的妹妹小毛当时才三岁,稚气未脱。而如今,岁月匆匆,兄弟姐妹皆已步入花甲之年,其中四位更是到了古稀之龄。

  “我们约定,只要得以相聚,便依照当年的站位次序,再度留下合影。”戴煌感慨,这张跨越六十载岁月的“同款”合影,既承载着大家庭温暖如初的团聚记忆,又悄然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崭新篇章。

  理念变更 教育方式更为开放和多元化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揭晓后,总能迅速攀升至热搜榜单,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这一现象对于长期深耕文字领域的戴煌来说,并不陌生。

  “往昔在职时,每逢高考,我常会邀请作家、记者、教师等各界人士,围绕当年高考作文题挥毫泼墨,旨在为学子们提供多元的写作视角与灵感。”戴煌回忆。

  尤为令他铭记的是,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定为“记一件特殊意义的事”。彼时,他笔下流淌的是自己军旅生涯中的一段经历——在漆黑夜幕下攀爬电线杆,不慎跌落导致腿部受伤的往事。这篇饱含深情与坚韧的文章,后来还在异地刊物上得以发表。

  “昔日,能迈进大学校门,对多数家庭而言,简直是光宗耀祖之事。而今,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已逐渐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单一追求学历,而是更加强调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戴煌感慨。

  回望自己的童年,他坦言,父亲曾将考学视为孩子未来的唯一出路,教育方式虽略显严苛,如罚跪背书、戒尺惩戒等,但这些传统方法也间接促成了兄弟姐妹们优异的学业成绩。

  然而,时代在进步,教育观念也在更新。到了戴煌儿子那一代,他开始注重在家庭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旅行拓宽孩子的视野,甚至送其出国深造,以期培养国际化视野。戴煌的儿子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则采取了更为开放和多元化的方式。从小让孩子接触滑板等运动,参加各类兴趣班,同时着重培养其自理能力与沟通能力。

  如今,儿子在戴煌的影响下,也开启了为自家孩子精心建档留影的温馨之路。“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若只是匆匆而过,或许会在岁月中渐渐模糊。但有了照片的定格,它们便化作了承载情绪的永恒载体。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一张照片都将成为开启回忆的钥匙。”戴煌如此感慨。

  • 来源: 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