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 一团火 一条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6:25:00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孟夏时节,山风微拂。清晨的阳光洒在湖北红安七里坪镇长胜街,一位扎着羊角辫、身着红军服的小讲解员站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前,轻声唱着红安的民谣,也歌唱着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
在这片浸润着信仰的土地上,树是信仰之根,见证着忠诚与牺牲;火是精神之光,照亮了觉醒与理想;路是复兴坐标,通往着希望与共富。它们交汇交融,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英雄树 致富树
在七里坪镇熊家咀村,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古槐,树身斑驳、枝干遒劲,村民称它为“英雄树”。
1929年深秋,年仅25岁的程昭续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俘。敌人将大刀架在他脖颈之上,他怒吼:“头是爹娘给的,共产党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最终他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悬挂于槐树枝头七天七夜。
岁月荏苒,精神不朽。今日的荆楚大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仍在血脉中流淌。烟草行业致力于乡村振兴,多地发展种植中草药、烟叶、茶叶等经济作物,一棵棵“致富树”延伸出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产业链,串起一条条发展链,呈现出一副产业兴、百姓富、文化活的乡村新貌。
烟草人接续传承红色基因,用辛勤汗水浇灌着“信仰之根”,一棵棵希望之树变成了乡村的幸福之树、时代的振兴之树。
革命的火种 发展的烈焰
“敌人从哪里来,就把他打回哪里去!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冼星海激昂的歌声,曾在武汉三镇上空回响,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号角。
在武汉成为抗战前线的重要支撑城市的同时,鄂西北的战略重地襄阳也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动员、保卫家园,成为中原抗战体系的重要组成。
这团革命之火,在当时意味着民族的觉醒与反抗。穿越百年,它坚定地以奋进的姿态、奋发的精神,燃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和城市街巷,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熊熊烈焰,激励着每一位荆楚儿女初心如炬的奋斗征程。
精准能源管控系统发出“滴滴”预警。“能管系统可以实时计算生产区域的温湿度控制情况,自主对空调开启数量进行优化。一年下来,万支卷烟综合能耗降低8.3%,真正做到了‘数据发电、算法节能’”。
再生水系统低鸣作响。在襄阳卷烟厂,再生水系统每日处理400吨中水,其中240吨中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景观补水、动力除异味设备用水。“绿化不用自来水”已成常态。

动力车间管理人员查看能源使用情况。武汉卷烟厂供图
从战火硝烟中的“红色星火”,到振兴征程上的“发展烈焰”,从用热血保家卫国,到用实干振兴山河。烟草人、产业人、千千万万基层建设者,正在用奋斗的脚步,让荆楚大地焕发时代荣光。
信仰之路 共富之路
大别山腹地,曾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如今,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大别山精神赓续传承,这片红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条全长460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宛如“金色丝带”,串联起38个景点、23个乡镇,让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与百姓生活交相辉映。
红色文化“活”起来,产业发展“强起来”,民生福祉“实”起来。这条道路,不只是通往红色记忆的信仰之路,更是引领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共富之路。
产业融合,乡村蝶变。“我在外漂了十几年,换了好几份工作。回来才发现,原来家乡的变化比我想象的还大——我开了农家乐,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都忙不过来。”多地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就业创业”融合发展,村民变导游,青年办民宿,越来越多返乡人变身“新农人”,用创新创造改变家乡,使“红色”成为家乡最靓的底色,“绿色”成为幸福生活的新符号。
教育兴,乡村旺。湖北中烟开展的“我梦见·荆楚送希望”活动走进乡村,“梅妈工作室”多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资助困难学子成长成才。在保康县龙坪镇朱砂村小学,襄阳卷烟厂青年志愿者开展“星星点灯”助教活动,让乡村的希望从教室里生长出来。

“梅妈工作室”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红安卷烟厂供图
民生美,百姓乐。在广水卷烟厂对口帮扶的南山村,水泥路修到了山里,照明灯亮进了湾头,自来水通到了家里。曾经臭气熏天的水塘变身为蓄水6万立方米的清泉,450亩田地告别“靠天吃饭”。
从精神传承到产业振兴,从文化激活到民生托举,一条条“红绿交织”的共富之路徐徐铺开。
历史从不辜负奋斗者、实干家,阔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间,烟草人、老区人,将始终厚植树的信仰、点燃火的激情、锚定路的坐标,以实干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属于我们的发展新篇。(谢欣)
相关文章
- 一棵树 一团火 一条路 2025-07-05
- 2025年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启幕 2025-07-04
- 遂平县玉山镇举行庆“七一”暨“红色耀遂平”主题活动 2025-07-02
- 现代粤剧《大吉岛的春天》公演 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2025-07-02
- 哈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025-07-01
- 种下锣鼓点 收获满堂彩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