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为帆,聚力远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7:47:00
【来源:安徽日报】
“云朵是天空的棉花糖”“月亮跟着我的影子散步”……夏日午后,肥东县双桥新村幼儿园的音乐厅里,老师捧着孩子们的童诗手稿轻声诵读。
自开展“童诗创编”自主性课程以来,这样的教研场景已成常态。如今,这所幼儿园已经连续两届把孩子们的原创作品汇编成《幼儿园里的小诗人》,既是孩子们起步时珍贵的精神能量,也是成年人解读儿童心灵世界的“成长密码”。
“小扫帚,唰唰跑,把影子扫成糖豆包”——这首出自大班孩子之手的《值日生童谣》,成了园里的劳动儿歌。传统的礼仪教育在孩子的口中转化为“洗手歌”“排队谣”,孩子们边念边做动作,自发地纠正不良习惯。
写出“我帮妈妈晾衣服,妈妈夸我真能干!”诗句的乐乐,在家长开放日主动教同伴系围裙,诗里对“能干”的想象,催生出孩子真实的劳动能力;总在诗里写“我会自己吃饭”的可可,现在不仅能独立进餐,还会主动帮同伴摆好餐具。“孩子们在语言互动中自然学会轮流表达、倾听回应、合作补充等社会交往技能,想象力让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童趣画面,更便于学习和展示。”该园负责人表示,通过童诗的交流能够让孩子们提升社交技能,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也能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捕捉灵感,幼儿园还把课堂搬到了户外,让孩子们从大自然中获取鲜活的词汇、语句。当带孩子们捡落叶时,小朋友阳阳突然举着一片被虫蛀的叶子喊:“老师,这是大树的饼干,被虫子咬了一口!”后来他在诗里写道:“秋天的饼干碎了,虫子来开派对啦!”老师们交流感受时感叹道,当孩子用手摸过树皮的纹路、看过影子的变化,诗自己就“长”出来了。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利用童诗这个载体,帮助孩子们从体验中感知真理、掌握技能,从而替代教师的抽象指令,让教师成为‘脚手架搭建者’而非‘作品塑造者’,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该园负责人表示。
如今,该园的童诗课程已形成“体验—表达—迁移”的完整链条:从户外探秘中采集灵感,在晨读时光里打磨韵律,最终让诗性思维渗入生活点滴。
当夕阳渐沉,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念着“月亮是天空的小夜灯”走出教室,这些带着奶香气味的诗句,终将汇成生命扬帆的底气和远航的力量。(记者 陈婉婉 通讯员 王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童诗”为帆,聚力远航 2025-07-13
- 夏日防溺水,这几件事一定要教会孩子 2025-07-12
- 关注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广东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2.0版本” 2025-07-10
- 广州市白云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用音乐帮孩子自信表达 2025-07-09
- 甘肃天水通报幼儿血铅异常事件:8人被刑拘,食品非法添加物为彩绘颜料 2025-07-08
- 同沐“杨”光|“杨妈妈”的阳光之路:照亮残疾人就业之路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