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男孩被辗轧身亡案”检方决定不起诉,代理律师阐释“无案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21:53:00
历时8个月,备受关注的河北“骑行男孩被辗轧身亡”案迎来最新进展,河北容城县检察院对涉事司机姜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辩护律师详解其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不起诉’与‘没有案底’的核心,是司法机关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践行。”

>>>不公开听证会
检察院最终对涉事司机作出不起诉决定
华商报大风新闻此前报道,2024年8月11日,河北保定容城县贾光乡南拒马河右堤堤顶路,一位父亲带领11岁儿子一同跟队骑行时,小孩不慎摔倒,对向姜某驾驶的小车躲避不及,男童遭辗轧不幸身亡,姜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拘。
此事引起广泛关注。2025年5月24日,姜某委托的辩护律师周兆成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证实,4月12日,容城县人民检察院就姜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一案举行不公开听证会,4月20日检察院最终对姜某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如释重负
家中经济情况困难,涉事司机已外出打工
周兆成表示:“这一结果标志着历时8个月的案件正式终结。姜某不会再被提起公诉,也不会面临刑事追责,这对他来说,意味着无罪。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意味着没有案底。”
对于这一结果,今年34岁的司机姜某表示:“我没有留下案底,我的子女也不会受到影响了。”
记者通过周兆成了解到,姜某是一名普通工人,妻子罹患白血病,且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要抚养。考虑到案发以来一直没有工作,家中的经济情况比较困难,目前姜某经由工友介绍,已经外出打工。
>>>律师分析
可正常求职参与社会活动,不受隐性歧视
周兆成介绍,根据《刑事诉讼法》,不起诉是检察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无需提起公诉的一种司法决定。不起诉决定作出后,案件不再移送法院审判,刑事诉讼程序终止。

律师周兆成(左)和当事人
周兆成表示,若案件进入审判阶段且法院判决有罪,才会产生“案底”(即刑事犯罪记录);而不起诉直接切断了“定罪”的可能性。“案底”本质是刑事犯罪记录,仅适用于被法院判决有罪的人。
周兆成表示,不起诉分为3种——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如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等,直接认定行为不构成犯罪;证据不足不起诉,因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标准,按“疑罪从无”原则不予起诉;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行为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可免于刑罚。
周兆成分析了不起诉决定会对姜某带来哪些实质性影响。
首先,对个人免于“罪犯”标签的社会烙印。刑事指控可能导致个人在社会评价中被污名化(如“有前科”),而不起诉直接消除这一标签,使其能以“清白者”身份回归社会。例如,可正常求职、参与社会活动,不受“犯罪记录”的隐性歧视。
其次,职业发展的“无障碍化”。部分职业(如公务员、律师、教师等)对犯罪记录有严格限制。无案底意味着无需因曾被刑事追诉而丧失这些机会。另外,涉及政审的岗位(如国企、事业单位)通常审查“有无犯罪记录”,不起诉决定可使其通过审查。
再次,心理与生活的双重解放。刑事诉讼的长期牵扯可能导致当事人焦虑、抑郁,不起诉决定能帮助其快速摆脱司法程序的心理压力,回归正常家庭生活。
最后,对家庭而言,可以阻断“犯罪牵连”的代际影响。在我国,部分特殊职业(如公务员、参军、涉密岗位)的政审会审查直系亲属的犯罪记录。若无案底,姜某的子女未来在报考此类岗位时,不会因父亲曾被刑事追诉而受牵连。
“‘不起诉’与‘没有案底’的核心,是司法机关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践行。”周兆成称,通过科学划分多方责任、构建多元赔偿机制,通过对刑法条款的精准适用,既实现了个案的公平正义,也为未来同类案件提供了规则指引,最终达成了“悲剧不重演、正义不缺席”的社会治理目标。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华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相关文章
- “骑行男孩被辗轧身亡案”检方决定不起诉,代理律师阐释“无案底” 2025-05-24
- 司法部:对规范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典型案件,视情况进行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 2025-05-22
- 天工开物·AI创意微视频|宋应星“穿越”天开园 2025-05-19
- 河南省洛阳市举办《新矿产资源法实施背景下环境资源案件办理相关问题》政法系统同堂培训会 2025-05-12
- 飞傲BTR17便携蓝牙耳放长测报告:面面俱到的迷你Hi-Fi台机 2025-05-12
- 史上最热“五一” 滴滴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29%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