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虚拟现实技术助力自闭症康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30:00
蓝海波浪,轻轻舞动;小鱼、水草在脚下穿梭……单听描述,不少朋友会认为这是在形容“海洋世界”,但其实,这是有关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康复治疗室的描述。
面对重度自闭症儿童,治疗师常常竭尽所能,但孩子依然不为所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为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以基于VR技术的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认知行为训练系统,以互动式游戏为基础,包括游戏感知、规则传达、互动沟通、认知训练、反应抑制和综合反馈五个部分,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缺陷、重复刻板行为的核心症状以及反应抑制能力,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起到积极正向作用。

据介绍,这间康复治疗室不仅有“海洋世界”,孩子们还可以踩气球、打地鼠……结合VR游戏,这些虚拟的场景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充满趣味性。患儿的游戏感知、规则传达、互动沟通、认知训练、反应抑制和综合反馈通过小游戏逐渐得到改善。而在传统康复课程的基础上,这种边玩边治疗的方法,对患儿和家长来说,都更加容易接受。
记者在院方了解到,起初给患儿使用的是VR眼镜,但在实践中发现,穿戴式设备并不适合自闭症儿童,因为他们的触觉特别敏感,眼镜的束缚放大了患儿的无措和焦躁,对设备的抵触使治疗无法顺利进行。对此,康复科团队针对自闭症患儿特点、训练重点,在一次次地试验和修改后,最终决定抛开这些“禁锢”,让孩子们自由地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触摸和奔跑。
“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就在孩子的眼前变化,这是直观的视觉冲击,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脚踩、触碰、奔跑还能满足孩子们的运动量和身体协调性。”康复科王瑜主任表示,游戏的难易程度、得分元素、场景设计等都在每次应用和反馈后不断地升级优化。“例如:踩小鱼、红色小鱼、戴眼镜的红色小鱼……指令不断进阶,患儿根据指令的逐渐复杂去理解、执行,每周都有一点小小的成长与改变。后续我们会把VR和真实场景训练结合起来,开展元宇宙干预训练。”
(信息来源:上海市儿童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开诊10个月、接诊近万人次 一号难求的“拒绝上学门诊” 2025-04-13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增一儿科专科医联体 2025-04-12
- 中国之城丨盐城:潮汐孕育的“湿地绿城” 2025-04-11
- 青春期是脊柱侧弯高发期 儿科专家提示: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2025-04-10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海拔4500米绽放的“青春之花” 2025-04-09
- 上海市儿童医院虚拟现实技术助力自闭症康复 2025-04-08